知识库/常见问题解答
等离子蚀刻过程介绍
蚀刻是将一种材料从另一种材料的表面去除的过程。蚀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。一是湿法蚀刻,二是干法蚀刻,又称等离子体蚀刻。在蚀刻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或蚀刻剂去除基底材料,称为湿法蚀刻。利用等离子体或蚀刻剂气体去除基底材料,称为等离子体蚀刻。等离子体蚀刻可用于制造集成电路或单片机集成电路。
自从 1985 年以来,等离子体蚀刻已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结构蚀刻技术。与其他用于芯片制造的蚀刻技术相比,等离子体蚀刻在 1980 年以前,在微电子业界之外还是默默无闻。正是在这个时期,新的蚀刻工艺被探索和引入。等离子体蚀刻的成功率相对较高,成为厂家首选的蚀刻方式。
什么是等离子蚀刻?
简单地说,等离子体蚀刻(或干式蚀刻)是用等离子体代替液体蚀刻剂进行蚀刻的过程。这种方式很像“溅射”(sputtering)。在此过程中,并不需要沉积层,而是同时蚀刻材料的表面。等离子体蚀刻的主要挑战是产生正确类型的等离子体,这种等离子体位于需要蚀刻的晶片与电极之间。如果操作得当,晶圆就可以正确蚀刻。要进行等离子体蚀刻,压力腔的压力必须小于 100 帕。只有辉光电荷才能发生电离。相应的激励通过外部来源发生,它可以提供高达 30 千瓦的功率,而频率则介于 50 赫兹(直流)到 5-10 赫兹(脉冲直流),以及无线电和微波频率(MHz-GHz)。
等离子体蚀刻的类型
等离子体蚀刻工艺可分为两种类型:第一种是微波等离子体蚀刻,它在微波频率下进行,其频率介于 MHz 和 GHz 之间。第二种是氢等离子体蚀刻,它是等离子体蚀刻工艺的变体,以气体作为等离子体。目前,这两种工艺都被用于加工半导体材料,以供制造电子产品。
氧等离子体蚀刻简介
氧等离子体蚀刻工艺使用低压等离子体。氧气作为一种前体气体,被导入到装有晶圆的真空腔中,然后对腔体施加高功率无线电波。无线电波加上真空腔的压力,导致氧分子电离,形成等离子体。然后,氧等离子体腐蚀光刻胶,使光刻胶变成灰烬。为确保表面无异物,要用高压真空泵将灰烬清除。这也是氧等离子体蚀刻通常被称为“灰化”的原因之一。